中新網山西新聞7月2日電 今年以來,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把文化強縣建設放在重要位置,通過全民參與、全域活動,組織開展“全民唱山歌——唱支山歌給黨聽”系列活動,以文化浸潤民心,以活動傳承血脈,進一步筑牢了基層治理的文化根基。
舞臺搬到家門口,群眾由“被動”變“主動”
以群眾文化需求為核心,有序引導、自發組織、自覺參與,真正讓人民群眾成為鄉村文化發展的主體。針對群眾喜歡聽戲、唱歌、跳舞等需求,在城區20余個廣場公園,設置廣場舞、唱山歌等活動背景;在鄉村、小區的涼亭、長廊適當設置“詩歌朗誦亭、戲曲長廊”等活動標識,通過固定活動場所,方便群眾組織活動。群眾多在晨間、晚間和周末等閑暇時刻開展活動這一特點,在固定場所標識牌、電子屏上提示活動時間,早晨活動時間為6:00—7:30,晚上活動時間為7:00—9:00,既不影響周邊群眾休息,又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文化活動。
服務送到家門口,群眾由“話嘮”變“歌迷”
將文藝文化培訓服務送到鄉村一線,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步”,切實做到“人人有絕活、個個能登臺”。聘請聲樂、器樂、舞蹈等各類專業教師,成立興趣小組10余個,培訓鄉村、社區文藝愛好者1000余人次,持續提升全民文化素質。近百名鄉村文化能人、200余支鄉村文藝小分隊、縣文聯所屬的7個專業協會,以流動服務的方式深入各鄉鎮、社區、農村進行培訓教學,推動戲劇、樂器、健身藝術操在城鄉蓬勃開展。組建“文藝我參與”志愿服務隊260余支,將千名文化志愿者明確到鄉村、社區各個網格,廣大志愿隊伍通過走街串巷,以“短、頻、快”的藝術形式,進行文化文藝宣傳宣講、培訓演出等,讓群眾喜歡聽、坐得住、記得牢。
活動辦到家門口,群眾由“吃瓜”變“演員”
以轟轟烈烈的群眾文化活動,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持續助力基層治理。將黨的創新理論、村規民約、文明鄉風等內容融入山歌作品創作,鄉村、社區常態化舉辦全民唱山歌文藝匯演等活動,實現了鄉鄉有展演、村村有節目。廣大群眾自發組成演出隊伍,在遍布城鄉的固定場所吹拉彈唱;各文藝小分隊持續開展免費送戲、送節目下鄉惠民演出,實現了村村有文化隊伍、人人參與其中。深入挖掘大寨農耕文化中的積極元素,在昔陽經典歌曲《唱得幸福落滿坡》基礎上,融入《昔陽拉話》等非遺元素,創編非遺進校園藝術體操、全民廣場舞等,在全縣大力推廣傳播,不斷豐富群眾文體生活,實現了全民舞蹈、全域健身,進一步充實群眾業余時間,以全民文化素質提升助力基層治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