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山西新聞7月21日電 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義安鎮立足實際,多措并舉,全力助推產業多元化發展,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運用“1235工作法”激活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確定一個總目標。
通過實施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專項行動,2年內,31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全部突破10萬元,集體經濟100萬元以上村達到40%。通過“抓兩頭、帶中間”,實現整體提升。

建立兩個主體庫。
按照“看得見、效益好、可持續、能帶富”標準,建立全鎮集體經濟“項目庫”動態管理,目前31個村(社區)均建立集體經濟項目。依托轄區企業優勢,建立幫扶主體庫,目前入庫企業62個。確定幫扶關系,實現“2+1”幫帶,推進以工補農、以工促農、以工帶農。

推進三方共收益。
堅持村集體、企業、農戶三方互利共贏,企業主體以出資金、出技術為主,村集體投入資源、資產或資金,農戶以家庭承包地或資金入股。

探索五種新模式。
資金入股型:降家寨村、北辛武村、田岳堡村以“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契機,分別入股鑫參樹煤化有限公司350萬元、北辛武正骨?漆t院150萬元、山西科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50萬元,每年獲得固定分紅29.5萬元、13萬元、10.5萬元。

土地入股型:沙堡村成立介休市金沙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利用收割小麥后的耕地閑置期,流轉土地1000畝規;N植高粱;中街村流轉農戶土地2000畝,成立雜糧加工合作社,種植玉米、高粱、大豆、紅薯等“小雜糧”,引入加工設備,同時促進村民就業;孟村灣村與山西華夏良田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合作,流轉30畝鹽堿地進行改糧實驗田,農戶每畝增收500元,村集體增收1.5萬元。

資源撬動型:依托區位優勢,大力招商引資,整合閑置資源,激活“一池春水”。北鹽場村以村集體閑置的土地參股介休市晟宇編織制品有限公司,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約50萬元/年。義安村通過“騰籠換鳥”,盤活177畝閑置集體建設用地,引入安達交通建設有限公司、山西泓彬信和能源有限公司和永焱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壯大了集體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

三產服務型:南鹽場村臨近國道、交通便利,利用村內廢棄多年的60畝建設用地建設綜合服務區,實現物業服務創收,實現餐飲、住宿、維修、停車一條龍服務,每年增收18萬元。田岳堡、孟王堡結合村情實際,2個村運輸車輛達到120輛,通過停車服務、整合運輸信息平臺實現集體經濟增收。


抱團發展型:對集體經濟薄弱村,由鎮黨委、鎮政府牽頭連線,采取整合資源、優勢互補、“抱團取暖”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等要素,組建企業幫扶隊伍,發揮鄉賢能人效應,共同破解增收難題,獲取集體經濟收益。(完)